<optgroup id="ssrtf"><em id="ssrtf"><del id="ssrtf"></del></em></optgroup>

    1. <span id="ssrtf"></span><track id="ssrtf"></track>

      資訊首頁  經濟熱點 民營經濟 浙江股市 區域發展 專業市場 企業動態 統計數據 浙江產經 浙江樓市

      競爭因素,而不是競爭力量

      作者: 時間:2020年06月30日 信息來源:

         競爭因素,而不是競爭力量

       
        五種競爭力量所體現出來的產業結構決定著產業的長期利潤,原因是它能夠決定產業所創造的經濟價值如何分配-產業公司留取的利潤、客戶和供應商砍掉的利潤、替代品截取的利潤和潛在新進入者奪取的利潤各有多少。通過綜合考慮五種競爭力量,戰略者便會對綜合結構了然于胸,而不會將注意力單純放在某一個因素之上。同時,戰略者的注意力應主要放在結構狀況,而不是短暫因素上。
       
        常見的誤區
       
        在進行分析時,應當避免出現下面常見的錯誤:
       
        過分狹隘或過分寬泛地對產業進行定義。
       
        不作嚴謹的分析,而只是一味地羅列事實。
       
        不深層次考慮最為主要的因素,而對所有競爭力量給予同等關注。
       
        將因(買方市場)與果(價格敏感性)混淆。
       
        運用靜態分析,忽視產業動態。
       
        將周期性或者短暫性變化與真正的結構性變化混淆。
       
        使用概念性的分析判斷產業是否具有吸引力,而不是通過這一分析引導戰略性選擇。
       
        我們要避免將產業中的某些可見特征誤認為是其基礎結構,這一點特別重要。我們來看下面幾點:
       
        產業增長率
       
        認為快速增長的產業便一定具有吸引力,這是一類常見的錯誤。產業增長的確會削弱競爭,因為一個持續擴大的蛋糕會給所有競爭者都提供機會。但是,產業快速增長會將供應商置于一個有利的地位,高增長率和低進入門檻也會吸引新進入者的目光。即便沒有新進入者,如果客戶實力強大,或者替代品有競爭力,較高的產業增長率也不會保證持續的盈利能力。的確,近些年來,一些快速增長的產業(比如個人電腦產業)其利潤卻越來越低。只是目光狹隘地關注于產業增長是戰略決策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。
       
        文章摘抄于:《競爭論》 作者:(美)邁克爾·波特
       
       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
       
        聲明: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。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。文章內容僅供參考,不構成任何建議。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及時更正、刪除,謝謝。
       
      • 0人
      • 0人
      最新文章
      版權和免責聲明:
      1.凡注有“浙江民營企業網”的文章,均為浙江民營企業網版權所有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;
      2.未注明來源或轉載自其他媒體的文章,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;如果您認為文章有可能損害您的利益或知識產權,請與我們聯系。

      關于我們 | About zj123 |法律聲明 | 友情鏈接 | 建議留言 | 網站地圖 | 聯系我們 | 最新資訊

      客服:0571-87896971 客服傳真:0571-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

      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百強 © 2002-2012 zj123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
      網監網監

      浙ICP備11047537號-1

      国产精成人品日日拍夜夜免费|正在播放国产剧情房东我要|精品国富产二代APP官网|国产女主播精品大秀系列